欢迎回来“城意推荐”,我是爱搞笑的主持人种草姬。
喜剧早已成为当代人的“情绪解药”,最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对喜综的青睐。
2024年全年国内超400档综艺节目中,喜剧类综艺播放热度前五,热搜超一千个。而在线下,相关调查显示,有80%的观众每周至少要观看一次喜剧节目,平均消费集中在100至300元……喜剧,正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爱咖啡的人有咖啡节,爱音乐的人有音乐节……爱笑的人自然要有喜剧节。9月19日,第二届(2025年)里院喜剧节在青岛开幕,这场集结了喜剧大咖、知名厂牌,涵盖国内外全品类喜剧形式的狂欢将整整持续10天。
在街区沉浸式“大笑”几天后
小分队对青岛的喜剧基因
有了些新的感悟
在里院喜剧节
找回游园会的感觉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现在的“节”越来越像市集了。
咖啡节和面包节,常常都是主办方利用商场或广场的一块空地,因地制宜地邀请店主带着咖啡面包烘焙产品来摆摊;音乐节、电影节的玩法本质上就是密集式看演出,大家根据节目单或演职人员针对性地购票观演。
在里院喜剧节,我们看到了一种将“玩”和“看(喜剧)”更紧密结合的形式。
本届喜剧节落地于青岛老城区市南区上街里的里院建筑群,是一整片街区。
所谓里院,其实是颇具青岛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弄堂、岭南有骑楼,而青岛就有里院。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里院,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喜剧节巧妙地将欢乐藏进了里院的缝隙里。
里院喜剧节分为喜游区和乐享区。其中,喜游区是四方路—平原路—平度路—梅山路(部分)小范围,属于收费街区,日票价格为9.9元,一天内可无限次出入,这里喜剧狂欢的氛围感最浓——
不仅能打卡藏在里院内外的各种大型装置,跟数不清的吉祥物“喜橘”合影,还可能在主街捕获野生明星。
每天11点30分后,每个整点和半点,都会有就地开演的喜剧盲盒秀,涵盖默剧、小品、木偶腹语秀、国潮小丑戏等30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快乐。如果你早上11点就进喜游区,一直玩到晚上8点,一天能看70场左右的喜剧演出。
除了看演出,收费区内还有演员黄渤“黄逗菌”IP全国首店、集章点和大头贴机等互动装置,哪怕你并非喜剧受众,也一样能收割快乐。
免费的乐享区的范围更大,青岛市人民会堂、青岛音乐厅等剧场都被囊括在内。每晚7点半,这些剧场都会准时将德云社的相声、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单立人单口喜剧、汇笑脱口秀等多个喜剧厂牌的演出搬上舞台,其中不乏知名演员。
这也更符合喜剧节的本意——能一场接一场地在所在城市看到演出,买票、入场,收获一个快乐的夜晚。
里院喜剧节详细节目单
在里院喜剧节的街区漫游,有一种小时候玩游园会的感觉。比起那种专门为某一小撮爱好者服务的活动,里院喜剧节希望让所有人一起快乐。
百年之前,里院容纳了青岛各式各样的市民文化,西洋建筑与中式四合院在里院合二为一;如今,里院第一次将脱口秀专场、相声、默剧、sketch、即兴喜剧、漫才、皮影戏、快书、双簧等所有主流喜剧、新兴喜剧和传统非遗形式集合到一起,快乐不拘形式、没有隔阂。
搞快乐这件事
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就很会
除了演出和街区嘉年华,喜剧节举办期间还有三场主题讨论,围绕中国喜剧的百年历史、名片底蕴和公众喜剧共创等问题展开讨论。
这次城画小分队参加的是里院共话第一场,黄渤、陈佩斯、倪萍、宁浩、贾冰等人出席的《笑看中国喜剧这百年》。
活动从播放电影《劳工之爱情》开始。
这部片长仅有23分钟的影片,上映于1922年,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中国电影,也是一部喜剧。更巧合的是,举办论坛的中国电影院(青岛首家由中国人创办的电影院)的创办人也是本片导演张石川。
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上海小市民郑木匠为了迎娶祝医生的女儿,巧妙利用自己的木工手艺,在楼梯安装机关,使楼梯变滑梯,借用机关,郑木匠摔伤了俱乐部的赌徒们,促使他们到祝医生的诊所就诊,在带旺诊所生意的同时,郑木匠也与祝医生的女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影片内容简单、直白,处处是当代喜剧的影子。
知名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直言,《劳工之爱情》与同时代的欧美喜剧有许多不同。
“卓别林、巴斯特·基顿等喜剧前辈的作品堪称纪念碑,可他们的东西都是与杂技直接有关系的,比如从山上滚石头,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躲,这些都是高难度动作,而作为默片的《劳工之爱情》则是与中国戏曲直接有关,这从默片演员注重肢体造型,表演时总会想着面向观众就能看出。这是前辈喜剧人利用现代电影工业开始的新创作。”
陈佩斯还进一步提出,《劳工之爱情》的结构用了很多错位的方法,并且已经初具计谋喜剧的雏形。“为了克服自己的困难,没有钱,恋爱不成就心生一计,用计谋去伤害那些赌博的有钱人,有限度的伤害后,造成了一系列的肢体喜剧,这也是我们能看到的喜剧方法。”
“一百年前我们为了欢笑做出过这么大的努力。”演员黄渤在点评环节感慨道。
青岛,你想成为“搞笑之城”吗?
地域是滋养创作的沃土,除了故乡,还有走过的城市。活动上,我们也将地域影响的问题抛给了贾冰。
“要从不同地方和不同观众那里汲取营养。”
作为东北演员,贾冰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过东北文化对他喜剧创作的滋养,与台上其余嘉宾相比,80后的贾冰很是年轻,黄渤、陈佩斯、倪萍、宁浩都曾对他的表演产生过影响,除了故乡东北,他也提到自己从南方滑稽戏学习吸收到很多技巧。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
东北人天生幽默、上海是脱口秀沃土、华北是相声艺术的发源地、长沙有数不清的快乐综艺、中国香港有粤语主导的栋笃笑文化……会搞快乐的人遍布中国各地,青岛的喜剧基因又在哪里?
青岛籍演员、里院喜剧节联合发起人黄渤认为,青岛的喜剧基因藏在青岛码头文化的江湖气里,这本身就自带放松的气息。
出生于威海、成长于青岛的知名主持人倪萍则直言,这得归功于青岛人“脸皮厚”,在她看来青岛人身上有种自信,“是我们青岛最好吃,蛤蜊也是我们最好吃的……而喜剧有时候就需要自信,一说话就脸红可不行。”
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或许没有极出圈的代表性喜剧形式,但这座城的所有人都是愿意接纳喜剧的。
开幕式当天,青岛的天气并不算好,淅淅沥沥的冰凉秋雨下了一整日,却挡不住来“接喜剧”的青岛市民,浇不灭巡游队伍的热情。
再大的雨也拦不住要看热闹的人,里院喜剧节开幕式现场
这一刻,整座城市的人都知道,未来十天,这座城市里有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发出笑声,都在快乐,这何尝不是一座城市的快乐基因呢?
这或许就是,“没有喜剧代表作”的青岛,能攒出一个近30种形式、800场盲盒演出的“喜剧节”的答案。
距离喜剧节结束还有点时间,如果你正在青岛或有计划到青岛去,不妨一起走进这个喜剧街区,体验一下这场喜剧游园会。
如果你对青岛这座城市感兴趣,可以留意我们后续推出的“城市散步家-青岛篇”,关于青岛这座城市的从容与松弛,我们会做更深度的体验和解读。
那么,我们青岛见!
今日作者:雨衣
图(除带水印外):雨衣、心心
迅银网配资,投配宝配资,创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