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微笑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荟萃了8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127件文物,集中展示中华文明近两千年来佛教造像艺术交流互鉴与民族融合的文明成果与艺术魅力。
本次展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天水市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承办,分为“铸金呈像——金耀千年”“琢石为像——石承千年”“镌壁为像——壁立千年”三大部分,主要展示历代金铜佛教造像、重要窖藏与遗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四大石窟造像三大类,实现了五处重要佛教遗存和四大石窟文物同台展出,其展品涉及地域之广、精品文物数量之多,引发文博爱好者广泛关注。
铸金呈像,演绎千年流变
步入展厅,第一单元展出的首件文物是一尊东汉时期单立佛像,它高仅10厘米,出土于陕西咸阳成任墓地,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单体金铜佛像,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这也是该件文物首次走出陕西外展。
展柜里展出了的一件十六国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异于寻常的是,其上方立圆形伞盖,身下安四足坐床,衣缘和坐床上均刻波浪纹。策展人员介绍,如此复杂造型的十六国金铜造像目前国内仅见两例,另一例1955年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市北宋村。
该部分展览的佛像大多采用铜铸造、表面鎏金,这种鎏金铜佛造像是佛教雕塑艺术的一大类别,最早有记载的史料见于《三国志》,开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技术成熟、数量增多。
到了唐代,金铜造像在盛世崇佛的影响下数量剧增,造像技术登峰造极。展出的一件“一佛二菩萨像”出土自庆阳市镇原县,中间主佛莲瓣形头光由镂空式三重火焰纹组成,头光顶端有一向下飞翔而来的飞天;左右二菩萨体态婀娜,着紧身长裙,腰间束带,裙腰外翻。这是一组盛唐时期分铸组合式金铜佛像,造型生动传神,工艺精巧纯熟,体现了盛唐时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
元明清时期,中国金铜佛像呈现汉藏融合与唐风宋韵并存的新风格。展出的一件“千叶宝莲佛铜佛”现收藏于庆阳市合水县博物馆,佛像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莲座系双层仰覆莲瓣造型,上铸有千余座坐佛。更具价值的是,底座铭文“醴泉县金火匠强君魁强登所明天启七年二月(1627年)造”清晰可见,明确标注了铸造匠人姓名和落成时间。
琢石为像,尽展百花齐放
第二单元的展览集中展示了河北邺城北吴庄、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以及甘肃泾川龙兴寺、河南洛阳永宁寺等多处遗址的考古发现,主要以石刻造像为主。
河北邺城曾为曹魏等六朝国都,北齐时期寺庙众多。2012年在此发现窖藏文物,一次性出土造像2895件(块),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出土造像以汉白玉为主,雕刻精致,纪年发愿文丰富,为研究艺术与融合交流提供历史信息。
本次展出的弄女造弥勒像、双思维菩萨像两件文物,都是“龙树背龛”式的典型代表,这种造像是以菩提树作为背屏,用镂孔透雕的技术,雕刻出龙缠绕在树干上的效果,这种造像风格集中出现在邺城,被称为“邺城模式”。
“这次我们带来一件背屏式三尊像和两件单体佛像,是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典型代表。”青州市博物馆馆长曾磊介绍,青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是南北政权交汇点,龙兴寺遗址在1996年曾出土600余尊佛教造像,以圆雕著称,融合南北和中西艺术。特别是雕像上轻薄叠褶服饰的造型,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青州模式”。
甘肃泾川是佛教东传中原的要冲,有众多佛教遗迹,曾因在大云寺遗址出土五重舍利套函而闻名。2012年,在大云寺东侧的龙兴寺遗址发现两处造像窖藏,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造像塔等文物287件,并在佛像窖藏旁龙兴寺地宫再次出土了佛牙、佛骨和诸佛舍利两千余粒,此次发掘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考古发现”。
本次泾川龙兴寺遗址展出的彩绘石佛立像、彩绘石造像碑、彩绘观音菩萨立像和彩绘佛头像年代,涵盖北周、隋、唐等时期,反映了古代泾州佛教造像的发展序列,展现了佛教本土化、汉化的进程。
镌壁成像,亮东方哲学与智慧
第三部分展览则集中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造像技术。
包罗万象的敦煌莫高窟,集中展示了各种彩塑菩萨像以及老一辈艺术家临摹的经典壁画作品。洛阳龙门石窟集中展示了石质的佛像、菩萨像、迦叶像,其中2001年自海外回归祖国的“看经寺浮雕罗汉像”格外引人关注,它拉开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回归的序幕。
云冈石窟把最具代表性的第20窟“搬到”展览现场。“这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是云冈的名片,这次我们将3D打印的整窟带到展览现场,它刚结束在台湾的展出,能跟其它几大洞窟精品文物同台展出,机会难得。”云岗研究院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说。
无独有偶。麦积山石窟也将经典的第44窟带到展览现场。这是麦积山石窟最具代表性的特级洞窟之一,据称是以西魏皇后乙弗氏为原型创作,因其面部慈祥平和的微笑被称为“东方微笑”,成为麦积山石窟的代表形象。这也是借助数字打印技术和艺术创作,打造的复制洞窟。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冯学斌说,这次展览是对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一次全面梳理,从东汉到清代,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作品,也是时间跨度最长、时间序列极为完整的一次展览。
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这次展览得到了全国20多家文博单位的鼎力支持,近半为一级文物,集中展示了佛教造像中蕴藏的东方哲学与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包容性,也是让‘东方微笑’再续千年的一次成功实践。”甘肃省文物局局长仇健在观看展览后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尚杰 王冰雅)
迅银网配资,投配宝配资,创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